(圖片來源于百度)
隨著現代工農業等快速發展的同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如何治理好土壤中重金屬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要在短時間內卸掉土壤不能承受之“重”仍面臨著巨大挑戰。
現狀
全國10%以上耕地已受重金屬污染
據國土資源部消息,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內地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3億畝),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積占地和毀田200萬畝,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國家環境保護部抽樣監測30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區土壤,發現有3.6萬公頃土壤重金屬超標,超標率達12.1%。
據我國農業部調查數據顯示,在全國約140萬公頃的污灌區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約占污灌區面積的64.8%,華南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鎘、砷、汞等有毒重金屬污染,長三角地區有些城市大片農田受多種重金屬污染,10%的土壤基本喪失生產力……其實早在2005年,長三角等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情況曾見諸報端,并引發輿論普遍關注和爭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也逐步提上議程。目前,我國政府多個相關部門在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在局部地區取得了明顯的修復治理效果,但還不足以有效遏制土壤重金屬污染惡化的趨勢。
危害
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平均每年10起
土壤重金屬主要污染物元素中,汞、鎘、鉛、鉻、砷被稱為“五毒”,人體鉛含量超標容易引起貧血,損害神經系統;砷含量超標會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紊亂,并有致癌的可能;長期攝入微量鎘容易引起骨痛病;如果急性汞中毒,則會誘發肝炎和血尿……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顯而易見。有專家表示,土壤遭到重金屬污染后,有害重金屬將通過水、農作物等途徑,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而且重金屬污染影響面很廣,受害者眾多,難以治療,是公認的“公害病”。
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我國已連續發生30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包括湖南瀏陽鎘污染、中金嶺南鉈超標事件、四川內江鉛污染事件、山東臨沂砷污染、福建紫金礦業潰壩事件等。據《中國環境發展報告》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平均每年發生10起。此外,土壤重金屬污染還對我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目前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巨大危害可見一斑。
難題1土壤污染源繁多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農藥和有機物污染等多種類型。我國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屬污染為主。業內估計中國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與重金屬有關。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曾希柏調查發現,除了化工和開采領域,農業、養殖業近年也成了重金屬污染源。他介紹,由于過度使用化肥,一些磷肥鉀肥和復合肥中鎘含量超標,能夠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鎘,即便是有機肥料也難逃重金屬污染。一些小規模的養殖場,人們常常在豬、雞等農畜的飼料中添加含砷制劑,因為這種重金屬可以殺死豬體內的寄生蟲,促進牲畜生長,甚至可能“讓豬肉的顏色變得更紅潤”。而這些牲畜的糞便又是農民樂于購買的有機肥料,當含砷的肥料被堆積入田時,肥料內的重金屬就會悄無聲息地潛入地下,并隨著耕種傳遞到農作物中。
難題2評估標準不清晰
“受技術不成熟、資金不足、評估標準模糊三大問題影響,我國修復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注定是一場持久戰。”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重金屬與土壤修復委員會秘書長劉陽生說。
據了解,技術不成熟是困擾我國土壤修復最大的難題。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量大面廣,決定了任何成本高昂的技術都難以大規模推廣,也使國外主要針對小塊土地修復的技術在國內難有用武之地。另外,資金不足也是瓶頸之一。
此外,評估標準的模糊同樣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不同的土地用途理應有不同的修復質量評估標準,但是目前的評估標準尚不夠全面,在已公布的土壤環境評價標準中,只有農業用地和展會用地兩項,土壤修復將面臨無的放矢的窘境。
相關鏈接
廣東將投近28億元
管控韶關重金屬污染風險
新快報記者日前從廣東省環保廳獲悉,廣東將投入27.8億元強力推進韶關市新一輪涉重金屬行業環境整治。
近10年來,廣東發生的重大重金屬污染事故和血鉛事件,超過80%發生或起源于韶關,特別是2005年12月北江鎘污染,是建國以來廣東最大的一次污染事故。經廣東省政府批準,廣東省環保廳已正式印發了《韶關市涉重金屬行業環境綜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
根據上述方案,韶關將實施落后產能淘汰、產業整治提升、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示范、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四大類工程項目,總投資估算為27.8億元,整治范圍涵蓋韶關市行政區域內所有涉重金屬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