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觸及到“痛處”,才能讓不拿環保當回事兒的企業心中忌憚。當然,要想讓31個部門的25項聯合懲戒措施真正發揮作用,涉及的流程需要細化、相關的標準也要調整。總之,唯有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真正“落地”了,誠信的氛圍才會如愿形成
近日,環保部會同發改委、人民銀行等30個部門啟動了對環保嚴重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機制。今后,那些在環境領域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企業及其負責人,將受到限制供應土地、限制市場準入及發行債券等懲戒。可以說,此舉對提高企業環保自律意識、誠信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環境誠信是社會誠信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按照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部署,環保部門積極推動企業環境信用信息公開,建立并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促進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和獎懲聯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企業環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整體上仍然不高,建設項目環評未批先建,排污單位超標排放、暗管偷排,相關部門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有些單位騙取環保專項資金,這些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仍然存在。在當前各地環保部門對上述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下,今年上半年,仍有8家企業因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被環保部通報。
“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是此次31個部門聯合懲戒要達成的目標。只有觸及到“痛處”,才能讓不拿環保當回事兒的企業心中忌憚。近年來,不少地方對環保違法企業實施了“黑名單”制度,特別是遼寧、上海等多地試點對環境違法企業實施綠色信貸限制措施,產生了一些效果。在“環保加金融”的基礎上,本次聯合懲戒還提出了從限制或者禁止企業市場準入、行政許可,到停止執行企業享受的優惠政策,乃至在經營業績考核、綜合評價、評優表彰上,對企業及其負責人予以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懲戒措施“擴圍”傳遞出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企業一旦在環保上嚴重失信,其生存和發展都將受到限制。簡而言之,環保失信者將無以立足。
聯合懲戒旨在倒逼企業樹立環境誠信,提高企業環保自律。從這個角度來看,既要對環保領域的嚴重失信行為聯合約束,也應該鼓勵企業積極整改。比如,被納入失信范圍并實施懲戒后,企業積極進行整改、取得明顯成效,就應該動態更新聯合懲戒備忘錄黑名單,在對整改效果進行觀察后可將這類企業移出黑名單。
當然,要想讓31個部門的25項聯合懲戒措施真正發揮作用,諸如部門間信息動態共享這樣需要考量的環節還有不少。這么多的部門如何緊密協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如何順暢實現,要拿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涉及的流程需要細化、相關的標準也要調整。總之,唯有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真正“落地”了,誠信的氛圍才會如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