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矛盾突出,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環境容量、環境質量改善需求差距巨大,國家水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水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問題,亟待破解。農工黨中央建議,應當加強涉水體制機制的立法工作。
農工黨中央指出,上述情況的存在,與水資源利用和水污染治理的頂層設計不足、缺乏統籌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密切相關。構筑國家水安全戰略保障體系,關鍵在于規劃引導和制度建設。因此,應加強涉水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建立健全水生態文明一體化管理體制,使水環境保護目標指標既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約束條件,也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
農工黨中央建議,健全管水、用水、治水的相關法律制度。在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基礎上,催生制定清潔水法,將現有行動計劃工程性治水模式逐步向體制管理與法治保障過渡。從法律上不斷完善管水、用水、治水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政府、企業、公眾一體化的多元治理體系。同時,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使環境違法行為的司法裁定和懲罰常態化,更有效地遏制環境犯罪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應推進跨行政區流域治理體制改革。在水利部七大流域管理機構的基礎上,組建由中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各利益相關方組成的跨行政區域流域管理委員會,直屬國務院管理,擔負流域規劃和重大問題的決策、協調與監督職能,將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治理統一起來,通過跨部門和跨地區的協調管理,充分利用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流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依托環保部六大督查中心,建立以督查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履職情況為主要職責的重點流域生態環境督查機構。
“在相關法律法規中進一步明確流域督查機構的法律地位,并對該機構設置條件、程序、職責范圍等進行規定。”農工黨中央建議,建立健全治水第三方評價制度。設立國務院直屬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估局或者委托社會科研機構,全面負責生態環境的監測、獨立調查評估、應急保障、發布國家重大環境信息與綜合環境評估報告等,對我國治水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探索建立重點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在長江等重點流域先行試點,開展跨省斷面的水生態環境考核與補償,建立基于水量和水質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制度。